目前,在全球科技产业中,半导体IP(Intellectual Property)产业作为数字创新的“智慧引擎”,但对于芯片制造商而言,IP 核如同基石一般,是构筑高性能、复杂芯片不可或缺的核心组件。

IP,即知识产权(Intellectual Property)在芯片设计领域,特指那些已经过验证并可重复利用的电路模块,被形象地称为IP核。这些IP核如同芯片的“DNA片段”,承载着诸如处理器核心、通信接口、图像处理单元等特定的功能信息。
通过复用这些经过严格验证的IP核,芯片设计师能够显著缩短设计流程,降低设计成本,同时确保芯片的高性能和可靠性。半导体IP核的存在,极大地简化了芯片设计的复杂性。
在IP核的分类中,我们可以将其分为软核、固核和硬核三种形式。
软核是设计代码的初级形式,通常以与工艺无关的寄存器传输级(RTL)硬件描述语言(如VHDL等)存在。这种形式的IP核设计周期短、投入成本低,且布局布线灵活。然而,其后续工序可能无法完全匹配整体设计,性能也可能无法得到全面优化。
固核则介于软核和硬核之间,通常以网表形式提供。它已经通过了功能验证和时序分析,设计人员可以方便地以逻辑门级网表的形式获取。固核对软核进行了参数化,用户可以通过头文件或图形用户接口(GUI)对参数进行灵活操作。
硬核则是软核经过逻辑综合、布局布线后的最终产品形式,具有特定的工艺和物理实现方式。它通常以掩膜形式提供,并已经完成了布局布线。此外,硬核还可以针对特定工艺或购买商进行功耗和尺寸上的优化。
在集成电路行业中,半导体IP授权的地位举足轻重。尽管其市场规模并非主导,但它是技术创新和价值创造的核心所在。近年来,随着汽车、消费电子和物联网(IOT)等基于人工智能(AI)的应用程序需求不断增加,半导体公司正在积极开发定制的IP核。
据数据显示,2023年半导体IP市场的价值已经超过70亿美元。预计在未来几年(2024至2032年)间,其年均复合增长率(CAGR)将超过8.5%。到2032年,全球半导体知识产权(IP)市场的规模有望达到156.8亿美元,年均复合增长率为9.77%。这一增长主要受到全球消费电子产品采用量增加、系统级芯片(SOC)设计复杂性提升以及对连接设备需求增加的推动。
图源:GMI
不难看出,半导体芯片 IP 模块的复用可以使芯片设计化繁为简,帮助芯片设计工 程师有效的调用关键 IP 模块,大幅缩短产品上市周期,减少芯片开发成本。
然而,Chiplet 是延续摩尔定律的关键技术,亦或是国内 半导体先进封装领域弯道超车的绝佳机会。Chiplet 技术可以对芯片的不同 IP 单元进行叠加设计,在多种 IP 模块上进行整合设计。
在我国,半导体IP公司除了借鉴这种国际通行的收入模式外,往往结合自身的特点,提供基于独立设计IP 的芯片定制服务。这种服务模式允许客户根据自己的特定需求,定制开发芯片,从而满足市场的多样化需求。
综上所述,新兴趋势如Chiplet技术及开源指令集的横空出世,预示着国内企业或将面临新的发展契机;Chiplet技术的异军突起,为国产接口IP开拓了新的应用范畴与设计理念,进而有助于增强产品的集成度与综合性能。
免责声明*本文内容源于【电子发烧友】,仅是为了交流和学习,内容如有侵权或失误失实,敬请读者不吝赐教批评指正或者联系平台处理。本平台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。